Alexa

「一家台積電吃光一個綠電場!」 中小企業搶不到電怎麼辦?

「一家台積電吃光一個綠電場!」 中小企業搶不到電怎麼辦? 歐盟碳稅2023年上路 業者建議這樣做
撰文: 蕭婷方     分類:其他綠能     圖檔來源:shutterstock 日期:2022-01-13

2021年第26屆聯合國氣候峰會(COP26)首次將「逐步減少化石燃料」寫入官方文本,各國政府與企業也紛紛宣告將積極朝向「淨零碳排」、發展「零碳經濟」為目標。國際大企業包括蘋果、微軟、亞馬遜、Meta、谷歌、沃爾瑪等近年也陸續宣布減碳計劃,並且要求供應鏈加入採用綠電、減少碳排放。

在碳中和趨勢下,各產業都將衍生出新商機,但這也引起了供應鏈的零碳戰爭。

 

台灣民眾黨立法院黨團日前(11日)舉行「永續台灣經濟」論壇,邀請學者專家討論產業轉型、淨零碳排、與綠電供應議題。

 

綠電遭大企業吃光光 中小企業夾縫求生

 

歐盟2023年實施碳關稅,不少企業急買綠電憑證,大型企業如台積電向沃旭包下一整個離岸風力發電廠920MW的發電量、南亞科則向富威電力購買再生能源,但台灣中小企業同樣也仰賴出口卻買不到綠電,深陷「缺綠電危機」。

 

據統計,經濟部2020年推出綠電憑證,1000度電換一張憑證,至2021年7月已發行達69.8萬張,光台積電就擁有60萬張,占全部99.5%

 

事實上,英國在台辦事處去年就曾發表 「台灣企業氣候行動大調查」,45%企業認為執行氣候行動最大困難及挑戰,正是難以取得再生綠電能源。

 

歐萊德董事長葛望平今在論壇中直指,國際碳權交易價格由以往每噸1美元,現已飆升至60美元,企業成本飆升不少;政府現投入大量資源發展大面積太陽能、離岸風力電廠,但「一家台積電就包下整個電廠綠電量」,綠電都被大企業買走,中小企業難以購買綠電、達到零碳排,主張所有企業應該要有同等機會購買綠電。

 

葛望平建議政府,應積極開拓新的「碳權」。葛望平舉例,電動車2020年賣出碳權高達15億美金,台灣有電動機車gogoro卻沒有碳權,若機車也能有碳權,勢必增加產業競爭力。

 

綠色通膨危機 碳關稅談判與區域整合成關鍵

 

外界也關注「綠色通膨」,除擔心基於各式環保理由讓商品價格上漲、更憂碳關稅墊高企業出口成本。

 

葛望平進一步指出,國際間的碳稅與碳費不可以重複徵收,台灣雖然不是歐盟正式公布「碳邊境調整機制」(Carbon Border Adjustment Mechanism,CBAM)的締約國,但仍有機會進行「碳費」談判。

 

目前碳費多由製造端支付,但消費端對商品使用遠比製造多,理應是消費國要負擔碳排成本,「現行機制真正消耗高的地方沒課稅,十分不公平」。

 

越南三陽機車主席兼執行董事劉武雄也指出,綠電成本商品估將增加交易費20-30 %,未來各國生產與交易,勢必傾向關稅較低、進出口較沒有障礙的區域經濟組織;長遠來看,整合的區域經濟內交易量勢必提升,加入對外經貿組織將越形重要。

 

 

經濟部解方:擴大綠電提供、開放競標

 

面對企業抱怨,經濟部次長曾文生隔日(12日)於一場論壇公開回應,已有部分光電案場投入競標交易,也有廠商自己直接投資、建置光電案場;台灣預估2025年之前會有部分光電交易,屆時會有2座離岸風場上線、提供1.6GW綠電供市場競標。隔年(2026年)開始,區塊開發階段每年都有1.5GW的風場可商轉,平均每年可新增55億度綠電,估計每年平均最少有55億度發電供給綠電市場,政府三階段擴大綠電供應,企業不會買不到綠電。

 

 

基金名稱(幣別)
一周績效(%)